广州日报 2019-12-03 19:16:54
以“破”腾出“老城市”空间,村级工业园区破旧立新,华丽转型,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获悉,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市委村级工业园区整治提升的工作部署,南洲街坚持破立并举,以“破”腾出“老城市”空间,以“立”导进产业“新活力”,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落脚点,街道党工委、经济联社党委主动探索实施“政府指导、村社主导、市场运作”的改造模式,把仓储物流等低端业态为主的“脏乱差危”老旧厂房,成功打造成为集文创、服装设计时尚综合商业体的村级工业园区“海珠海珠唯品同创汇”项目。
破解城中村产业“沼泽地”
南洲街辖区面积14.573平方公里,由沥滘、三滘、东风3条城中村、13个社区组成,户籍人口2.9万人、来穗人员16.8万人,占总人口85%,存在市政基础差、消防安全隐患众多、“散乱污”场所集聚、“同乡村”等典型城中村问题。时至今日因产业低端、环保消防隐患等问题而饱受诟病,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沼泽地”。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市委村级工业园区整治提升的工作部署,南洲街坚持破立并举,以“破”腾出“老城市”空间,以“立”导进产业“新活力”,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落脚点,街道党工委、经济联社党委主动探索实施“政府指导、村社主导、市场运作”的改造模式,把仓储物流等低端业态为主的“脏乱差危”老旧厂房,成功打造成为集文创、服装设计时尚综合商业体的村级工业园区“海珠海珠唯品同创汇”项目。
唯品同创汇项目融汇了创意、办公、商业、潮流资讯、休闲体验等多方元素,并突破传统创意园发展及运营模式,以创变的理念及革新的姿态,成功塑造广州全新的创意园3.0标杆,是海珠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两年计划过程中全面发挥联社党委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实施村级工业园区微改造,充分发挥东风经联社党委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入专业产业运营商参与推动落地的项目。园区以原创设计赋能孵化为方向,规划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从2018年初开始筹划,2018年6月开园使用,仅半年时间就彻底消除了来穗人员涉黑恶势力、彻底消除了消防隐患、彻底清理了众多“散乱污”场所、彻底净化了社会治安和营商环境,目前完成改造面积约8.5万平方米,园区已进驻企业150多户,拉动线上线下岗位约10000多个,是南洲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城中村综合整治、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改善、文化经济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尝试,也为村社集体经济收入、地区经济良性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以“破”腾出“老城市”空间
改造前的海珠唯品同创汇周边受传统的布匹辅料、皮革制品的批发、仓储物流、垃圾集散、汽车修理等低端产业辐射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破旧杂乱、消防隐患严重、火警频发,五类车横行,影响市容市貌。
参与改造的企业代表说,改造前楼栋间全是铁皮棚遮盖着,显得很黑暗,外立面腐朽破败,电线如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五类车拉着布匹到处穿梭,仓库里面更是住着人,随处可见的光膀子穿拖鞋的村民在路边吃盒饭,整个工作环境、居住环境是比较恶劣的老旧城中村的形象。且园区内主要是布匹仓库、汽车修配厂、手工小作坊等低端业态。
居住在周边多年的群众说,每年的春秋服装加工旺季,整个工业区都是彻夜灯火通明、作坊的噪音扰民严重,“五类车”乱闯汽车难以通行,废弃的布碎铺满路面,老化的电线超负荷运转让我们心惊胆战,“脏乱差危”的现象尤为突出。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及东风经联社党委深刻认识到片区迫切需要进行整改和修缮,产业急待提升,才能真正解决掣肘村社发展的难题。2018年开始,街道以彻底破解城中村社会治理顽疾为落脚点,积极联合区发改、住建、税务、国土规划等部门进行对上涌南约老旧厂房物业审计改造进行会审,着力解决消防安全验收、企业引进、产业招商等问题,积极宣传“海珠创新18条”政策,齐心协力引入实力强、信誉好、实践多的同创集团集中打造“海珠唯品同创汇”,在确保整体园区建筑总面积不增加(总量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建筑改造,在公共空间、建筑楼宇内进行局部拆除、抽疏、改善、并增设消防设施、提高建筑安全性,打造了融汇了创意、办公、商业、潮流资讯、休闲体验等多方元素,并突破传统创意园发展及运营模式,以创变的理念及革新的姿态,成功塑造广州全新的创意园3.0标杆。
以“立”导进产业“新活力”
201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54号公告显示,海珠唯品同创汇园区成功获得了“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设试点园区”的荣誉。
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园区已吸引40余家意大利设计品牌奕色、丹宁定制、大东鞋业旗下品牌宜立、轻奢婚纱定制rose queen、lady marry、银禧婚礼、涂月服饰、骊万服饰等服装创意设计类企业进驻;汇聚500余名设计师,和中国设计师最高荣誉奖“金顶奖”获得者刘洋、中国十大服装设计名师紧密融合。园区整合创业创新服务资源,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支撑的载体和平台。
办法:
一是利用优势启动工程。为全面加快村社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步伐,街道紧握毗邻海珠湾片区和海珠湖的地理优势和双地铁交通优势,通过“党建引领、村社主导、企业建设”三管齐下,清退原来园区中布匹辅料、皮革制品批发、仓储物流、汽车修理等“散乱污”低端产业,对村社集体物业和老旧厂房进行立面整饰微改造。
二是升级改造盘活旧厂。通过重新定位、装修、招商、运营等,在不增加整体园区建筑总面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空间改造,对公共空间、建筑楼宇内部进行局部拆除、抽疏,将园区旧厂房打造成洋房式独栋办公空间、花园式艺术街区以及无处不在的有氧平台,吸引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态式聚拢,吸引高端人才居住办公。
三是招商引进高端产业。海珠唯品同创汇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额2亿元,目前完成微改造并运营建筑面积4.2平方米,完成投资1.3亿元,自2018年6月开园以来园区出租率已达90%以上,引进唯品会、意大利奕色服装、FDC面料图书馆等多家服装生态链商家进驻,园区内消防安全隐患多、市政基础落后、“脏乱差”的现象彻底解决。
以“守初心”落实“担使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东风经联社党委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勇担为民谋幸福的使命,党委书记发挥“头雁”作用,党委委员主动担当,带动联社“两委”、村社党员及企业代表多次就激活农村经济新活力进行深入研讨谈判,主动落实“你呼我应”机制,主动倾听社情民意,针对经济社社员、商户和居民群众对上涌南约环境“脏乱差危”的突出问题,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和深入走访,积极引入专业产业运营商同创资产参与上涌南约老旧厂房微改造,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中体现基层党委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初心和使命。
东风经联社党委书记何志刚表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东风经联社党委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唯品同创汇也是党委推动下实施的村级工业园区微改造的一个成功案例,改造后,物业租金明显提高,村民收益明显上升,也是对我们党委在经济发展主导作用的肯定,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东风村内各类旧厂房的改造,进一步实现环境提升和村民增收的目标。
老党员黄英华表示:我居住在东风村50多年了,随着人口集聚增长,小型制衣厂聚集,随即带来了垃圾暴增、消防隐患多等城市管理问题,这两年在街道和联社联动治理下,党群服务站建成了,党员有了活动和联络的地方;环境也明显改善了,垃圾减少了,河涌干净了,新的产业进来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都是惠及民生的大实事。
唯品同创汇项目成功实践为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有效路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可有益启示。
成果启示:
聚焦物业改造,提升村社产业价值。针对村社集体物业大多被用作仓储、小作坊、小制衣厂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经联社党委“头雁”作用,通过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业态排查,搭建招商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产业招商前置引导,举办专题招商现场推介会,积极推进低效集体物业升级改造,吸引一批增长型企业进驻南洲,打造唯品同创汇、中海启迪科技园、BIG大干围艺术园等一批项目,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共赢。2018年度街道五大行业GDP实绩83.8亿元,增速8.2%;改造后物业租金从原来40元/平方米上涨到160元/平方米,增幅高达300%,村社集体经济收入直线上涨,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目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聚焦综合治理,解决城中村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共建共治共建,逐步补齐城中村地区环卫保洁、供水供电、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深化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城乡环境建设,针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多、“散乱污”场所多、来穗人员涉黑恶势力盘踞等社会治理顽疾,持续实施“5+2”“白+黑”整治模式,通过设立守控点、安装视频监控、智能门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等措施,极大改善了地区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环境。去年以来,街道火情事故同比下降25%,城中村脏乱差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聚焦共建共享,逐步巩固工作效果。一是借鉴“唯品同创汇”等党建示范基地,统筹推进辖区村社物业更新改造和专业批发市场、工业园整治工作,引导企业破解产业项目瓶颈制约和招商引资难题,鼓励优先发展科技创新园区和孵化器,加强对入园企业产业把关,推动人才、资本和企业等高端资源聚集,实现村社低端产业到高端资源的持续蜕变。二是加强园区党建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强化园区党的组织建设,认真倾听园区党员群众的呼声建议,定期举办园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各类专题培训班,引导党员学干结合,发挥党员群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将园区党员拧成一股绳,以党建引领推动园区改造升级。
未来的唯品同创汇,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力,汇聚各种时尚原创势力,以创变的姿态驱动跨界时尚力量,依靠阵地,广泛凝聚园区党员,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引领唯品同创汇大力发展,实现村级物业的完美蜕变。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曾卫康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邱伟荣、曾卫康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彭姣时